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1/4页)
本,卖不出去不只得亏本。往这么想,山民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他苏钧,更不会轻易冒险。 苏钧也知道症结所在,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事办法。但若是换个方式,不,换个人,如果换成了刘大海去和山民说,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靠着十几年开店的信誉,刘大海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保证货源的持续供应。他想,如果自己能与刘大海建立合作关系,货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苏钧想到这一点非常兴奋。 石溪这边的土特产货分布零散,十几个乡镇村都有,如果能把货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一条龙,就势必会事半功倍,也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和劳力。 而在整合货源的过程里面,这个所谓中间人一定是要足够强大,会让人信服,既要有实力又要有人脉。要和农户很熟,能够抓住农户的心理,让农户信服。还要有经常在接触的货源中,对货无协调的一个能力。 这样的人必须要有几十年收山货经验,这样才会有人脉的积累,有威望。这一点苏钧办不到,但是他知道刘大海却是石溪镇的不二人选。 有了上次和村民交涉失败的经验,苏钧这次倒是没有直接的提出刘大海合作,上赶不上买卖,过犹不及,他只是尽量的去在刘大海那儿拿货,去的时候递根烟,两个人聊聊天,什么都聊点儿,然后把苏钧自己在网上开店的事情一点一点的说给刘大海听。 这么一磨,就磨了一个月。 刘大海小学都没读毕业,大字不认识两个,本本分分的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也从来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想法,是那种老实守旧不愿意冒险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