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_第一百二十三章 诱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诱因 (第4/5页)

,直接击溃了大脑防火墙,使人陷入癫狂。

    理论上,大脑活跃度更强的人,对这种刺激的抵抗能力越强,符合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的假设条件。

    考虑到发病范围高达上千公里,声、光一类传播速度更快的外界变化可能性更大。

    但自然条件下发生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第二种可能性:病毒、细菌、毒素等内部刺激因素。

    例如du品等致幻剂,能够对大脑发起进攻,进而影响人类行为模式,丧失基本判断。

    但基于大范围同时爆发的条件,基本可以排除。

    细菌和病毒猜想:

    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共生体,存在某种细菌或者病毒长期与人共存的现象。

    人类的肠道有多种微生物,消化、吸收、血糖、血脂和人类的胖瘦都受到肠道微生物活动的制约,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信号分子或多或少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被人体吸收,合成受阻会导致人体缺乏维K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差异直接会影响到个体对食物的选择。

    从这种意义上说,细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我们的大脑,使得我们的反应和肠道细菌的健康互利关系得以维系。

    细菌是一类有意识的生物,目的是从宿主那里获得最大的利益,与宿主共存,通常不会存在异常激烈的变异反应。

    病毒虽不是生物,但也是有意识的。

    而且相对来说,它对人类的影响更加长远,甚至想把自己的遗传物质留在宿主的基因组当中,世世代代的与宿主一起生存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