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 (第2/4页)
为了只鸟闹了这么大的阵势。” 陈禄关好了画眉,特意取来给柔妃查看。柔妃见那囚鸟心中便不快,连连挥手:“拿走,拿走!” 第 23 章 天子以天易月,隆慈太后死后第二十七天为大祥。提前一天,皇帝便去了长春殿斋戒,第二日,皇帝换上素纱软脚折上巾、浅黄衫子、银带的衰服,亲自祭奠隆慈太后,文武百官班列慈德殿,进名奉慰。其间各种礼仪典章不能尽数,折磨死个人。 又三天,行了禫礼,穿了一个月的丧服终于脱了下来了。 到了太后死后的第四十九天,也就是八月廿四的未时三刻——这是钦天监算好的宜丧葬的吉时——太后的灵柩由山陵使引路,浩浩汤汤的被送到了帝陵。帝陵选址长安城东南近两百里外的碧髻山,在那里隆慈太后将与先帝葬在一起,享受子孙后代的祭奠与膜拜。 时人将身后事看得极重,甚至成为衡量子女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皇帝是仁孝之君,自然将太后的葬礼办的格外的隆重奢靡。送葬队伍里,山陵使一马当先,随后有六十四位引幡人,中间是一百二十个壮夫抬着的重达千金的金丝楠木棺木,里面躺着隆慈太后的遗体。送葬队伍里有皇亲国戚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人,再夹杂和尚、尼姑、道士、道姑无数,绵延十余里。一路上又有百姓、各国使节设下路祭,涉及朝野官民几万人。 整个送葬、安葬的过程很平顺,葬了太后,行了大礼,若不是亲眼见棺材被送入陵中,柔妃真有点不敢相信,权倾朝野的隆慈太后已经入了土。 因队伍庞大,路途遥远,便要在路上住两晚。朝廷上有礼部,大内有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