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304、火急火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4、火急火燎 (第6/7页)

宗庙社稷,祭拜天地的大事都是抓紧时间草草搞定了事。

    文武百官也没人觉得不妥,天下也没人说什么。只有窦仪有次批评赵匡胤,别见大臣的时候老是随随便便的,衣衫不整,身为皇帝,少说穿戴整齐点。

    这个时代,乃至之前的汉、唐,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明、清及其之后闹出来的那些森严风气,以及各种瞎讲究,社会风气也比较随性,开放。

    像赵匡胤和李世民等开国皇帝都差不多,至于刘邦就更不用说了,他简直是一朵奇葩。

    要说不循规蹈矩,刘邦干出来那些目无岗纪,不守规矩的事都能写本书,而且绝对是让人忍俊不禁的书。

    这种开放的风气,从汉朝就已经定下,之后一直延续发展。

    很多人只知道汉朝打仗很多,打仗很猛,但不知道跟随卫、霍建功立业封侯的人好几个都是匈奴人,率先进军西域的先锋将领也是匈奴人,甚至汉武的托孤大臣中有一个也是匈奴人,他当初是被霍去病俘虏的。

    再比如赵破奴率七百骑兵出玉门关攻破车迟,楼兰,围困中亚两个国家;还有那场“虽远必诛”,在今咸海附近杀了郅支单于的大战等,这些大战中远征的汉军其实数量不多,大头是西域各国派出“协从军”。

    汉朝继承秦朝很多东西,其中广博开发,吸纳天下人才这点也是。

    所有人不会因为出身而区别对待,也不会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兼容并包,对外族杀归杀,打归打,也一直秉持开放态度,只要有本事,不看出身,不看是哪里人,有功就赏。

    这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统观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无论是汉人自己,还是外族,用“汉”为国号的国家,割据政权等,多到离谱。

    以致历史上都写不过来,只能给他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