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36、一路南撤+回家(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6、一路南撤+回家(二合一) (第1/7页)

    六月中旬,周朝大军陆续到达泽州,队伍散乱,最严重的有些军队居然走失了建制,之后全军在泽州休整,等待后续部队。

    ......

    在史从云看来,这一仗很关键,但并不能说大周全胜,甚至后几个月在战略判断上有些问题。

    高平之胜后,很多老将领都是不主张继续北上的,几乎算是官家一意孤行要北攻打太原,以求一战功成,结果伤亡不少,失了民心,太原还久攻不下。

    此役最初时,原本山西百姓是喜迎王师的,结果因周军军纪涣散,最终导致不少百姓失望透顶,觉得辽国军队、北汉军队和大梁(开封)军队都没区别,反正都是会抢百姓,会杀百姓。

    可以说这点是此战最失败的地方,攻不攻得下太原都不算败,顶多就是个平局,失了山西民心是最大的失败。

    往后再次挥师河东不知要什么时候了。

    史从云记得历史上应该要到赵匡胤继位之后的开宝年间,至少十几年之后。

    不过这些不能全怪郭荣。

    一来他只是个刚刚继位的皇帝,才继位就面临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很少有人能比他更加果决敢于担当。

    这次官家郭荣如果没顶住,大周不说亡国,成为附属的概率就很大,往后更是再无机会争雄天下。

    历史上能抓住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机会,果断作出决策的皇帝很少,往往瞻前顾后,顾此失彼,每朝每代差不多也只有被人记住的几个能君能做到。

    但郭荣的短处也在此战中表现得很明显。

    他有魄力,有大局观,有天下观,心里装着百姓,却在实际cao作层面还缺乏更多战争的经验。

    高平战后对后续战局把控不住,以致太原之战打得仓促混乱,约束不住大军,各种情况突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