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_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17节 (第5/6页)

    一时犹豫。

    那差吏哪里敢接话,侧头看身边瞧着比城中富户家的娘子还更添派头的女婢。

    那女婢其实也心疼得慌,旁人不知道,她们还能不清楚吗?这二百多头牛是娘子花了多少心思、贴了多少人情,还有老太爷施压、老太太帮衬着这才从曾氏族人手中花二十五两一头买下的。

    足足五千多两。

    现在这就一文没往里收,全都半搭半赊了出去?

    虽说老太太私下里贴补了娘子三千两,余下的不也是娘子和郎主的银钱吗?何况带来的也不止是牛。

    只是她做下人的,再是心疼,主子自己愿意,听主子的才是第一准则。

    世家大族里出来的女娘,哪怕只是个女婢,气场也是不缺的,那差吏看她,她也不怵,接了话头便道:“我们夫人说了,一年内不需利钱,且今年秋收后你们也可以用粮食来还账,一年后若还没还上,再照一两银钱收二十文月息来计。”

    “至于抵押……”

    郎主是刺史,又何需什么抵押。

    况且,那女婢瞧着那些老农,地都是朝廷给新发的,又哪有什么东西可抵。

    “夫人并未说要什么抵押,你们带上户籍文书,赊欠的写下欠条按下手印在衙门备个案即可。”

    女婢这话一落,人群登时就喧闹了起来。

    不要抵押,一年后才收息,没有银钱还能用粮食还账。

    脑子灵光的自己算了起来,不够灵光的,三五一伙凑在一起计算。

    今春能开多少地,能种多少粮,到秋收又能收多少,那些粮食换成银钱又能有多少。

    老农们不识得字,算旁的账辛苦,算地里的收成却是还行,只是粮价不定,要转换成银钱困难一些,袖在袖里的手暗暗扳着手指倒也能将将就就算个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