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第2/4页)
公元629年,因为干旱,李世民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求雨,杜正伦等人前往关内安抚慰问,他又让官员上密封的奏章,说出朝政得失[7]。也就是贞观群臣知道李世民是个贤明的君主,但凡换一个玻璃心一点的帝王,恐怕臣子们都不敢上书谏言。】 【提及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便能想到千古第一谏臣,魏征,之前提起魏征时,只说了他是李世民的臣子,实际上,魏征还曾经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知道魏征之前曾经劝谏李建成杀了自己,于是让人带魏征过来,问他: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直言不讳:如果李建成按照他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李世民听了没有生气,反而欣赏魏征的直言不讳,授予其官职。】 【似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魏征就开始他的劝谏之路,最著名的便是他的《谏太宗十思疏》。】 天幕缓缓展开《十思疏》的全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唐太宗就是魏征的伯乐,两人互相成就,一个为千古一帝,一个为千古第一谏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9]。魏征还在时,敢犯颜直谏,在他死后,李世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嬴政心想,看来他也有很多地方要向唐太宗学习,曾经自己都能屈尊求王翦老将军原谅,广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