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七十六章 微妙的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微妙的变化 (第7/10页)

大人这次入朝,说不定就要拜相了,朱大人也是知道你在杭州,这才特意折了过来,说要好好看看你这个好学生呢!”

    “恩师?!”阮元听了,也又惊又喜,顾不得孔璐华和焦循在身后,三步并作两步,便走到了后堂。只见堂中早已坐下了一位一品大员,阮元应乡举后,也曾见过朱珪一面,眼看这人圆脸长髯,正是十年前江南乡试取录他的朱珪本人。只是十年不见,朱珪已经六旬有余,面上皱纹渐渐多了,胡须也自黑转白,花了不少。一时又激动,又伤感,忙作揖成礼道:“学生阮元,见过恩师大人。”

    朱珪见了阮元,自也大喜,忙走上前来,将阮元扶起道:“伯元,这都十年不见了,你也都已经是……哈哈,当年我取录举人之时,孙渊如、汪瑟庵他们,都是江南久已成名之士。说实话,当日还是金圃兄力荐于我,我才知道你的名字。却不想今日你竟是我最出息的学生!只是可惜,金圃他……”原来就在上一年,在家闲居的谢墉因为已经七十七岁,老迈体弱,久病难治,竟已过世,是以朱珪想起老友,也莫名有些伤感。阮元自然也知道恩师去世之事,一时也沉默了半晌。

    过得片刻,阮元也道:“老师,谢恩师家就在北面嘉善,离杭州也不远,学生督学浙江,总是会去嘉兴的。到时候,学生定然亲往献祭,也好让谢恩师九泉之下,得以欣慰。”

    朱珪也道:“这个我自然放心,伯元,你从中进士到如今,也不过七年光景,就已经两番督学,而且老夫在路上也多有耳闻,你取才自有法度,不拘一格,有一艺之长者,大多得以取录,民间士人之中,你风评当是各省学政之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