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兰_屏风临烛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屏风临烛扣 (第1/5页)

    天气渐暖,冯府厅堂内却点着炭炉,显然是冯凭原落水受冷的缘故。小阁老披着绒毯,端坐堂中,略微寒暄了几句,等到婢女上了茶水。他也就收起了初见的不快,面色沉静地说起了正事。

    他这些日子确实多番游走,也确实逼出了富户手中的钱粮,只是数额不足八万。

    张昌荣听到这个数额,率先便坐不住了,急道:“小阁老在金陵也有近半月了,缘何,缘何?”缘何只筹到这么一点。填军需的十分之一也是不够的。他不敢再说下去,但言辞中颇有责怪之意。

    思及来之前,老师的提点,冯家父子如今的富贵显赫,哪里是朝廷的俸禄能供起来的。张昌荣皱起眉头,神色凝重。虽说照老师的意思,是打算将两位颇有名气的绸缎商家中抄了,可若是能和和气气的,也该尽量斡旋。但是眼下这个情况,张昌荣还在想老师的话,不打算说的太难听。

    只见冯凭原长叹口气,道:“我也是想不到,这帮商贾如此吝啬,且各个油滑至极,着实恼人。”他是打定主意要抓人抄家的,于是咬死了这不足八万的借银。张昌荣不过是个年纪轻的书呆子,掌管工部就多有谬误。冯凭原自信能应付得来,说完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古时便有‘赋税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说法,本朝田赋大抵为夏秋两税,”宁良玉嗅了嗅茶水就放下了。他这个举止落在张昌荣眼中,眸光顿了顿,张了张口,又想不起要说些什么。

    只听得,宁良玉轻声解释道:“按每亩征一斗的定额课取。固然也有沿袭旧制的乡镇,亩税三斗,不过也不算多。此前两广受灾,于是急征了一道绸绢税,便收上来能抵大半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