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新官问策 (第3/4页)
和临江公司的模式?除了山野菜包子铺的创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可以实施落地的点子?” 对嘛,这才是重点。 这个部门座谈会,除了来宣誓下主权,告诉众人,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领导了,最重要的,估计就是这个了。 毕竟经研办,是县政府的经济智囊。 而经济方面的成绩,在这个年代才是衡量一个干部最重要的权重。 看来这位蒋晴蒋县长也是不能免俗啊,成绩还是想从经济角度下手。 可临江村和临江公司模式,这已然都刻上了深深的秦学明的烙印,她是夺不走的,因此就得另辟蹊径。 这一点,也是这个时代很多地方一*把手干部,在换届之后,就导致那个地方的经济政策侧重点突然转移的原因。 因为前人的线路,自己做得再好,那成绩也是前人的。 关于这一点,两世为人的陈阳不能说多么鄙夷,但或多或少是觉得有点……有点浪费行政资源的。 陈阳沉思了片刻,随即答道:“领导,其实,临江村的临江公司模式,其实是有其不可复制性的。” “一来,临江公司是依托临江村的特殊资源——刺嫩芽,才能够实现快速崛起。二来,碾山镇大部分农村山地面积都比较大,山野菜资源比较多,才能够支撑得住山野菜包子的这个产业。” “饶是这样,若是山野菜包子铺真的在全国铺开,那么也还是要人工种植很大一部分的。这两方面与其说是好主意的功劳,不如说是碾山镇特有的农业资源成就了自身,只不过这特有的农业资源过去没有被重视被发现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