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6 武侠禁令与诏安人才 (第7/9页)
。 如果能通过暗中扶持李有福,让他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地下书商,那今后的好处就大了去。 不对,不是地下书商,而是真正把他们收编诏安,成为自己的下属部门。 比如销售部? 没错,李有福有渠道有人脉,但缺的是一个身份。 如果让李有福进入自己的出版社,然后以出版社的名义,在各个大城市设立一个代销点,然后复制他在京城的批发商模式,给各个摆摊的个体户提供廉价图书跟录音带,这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到时候,不说自家的杂志、图书跟录音带等产品,可以有个单独可控的销售渠道,就说单纯经营这个文化产品的销售网络,这也是个大生意啊。 李有福是个体户,他无法做大,只能用个体户的名义,偷偷摸摸的搞批发。 可自己是国营单位的出版社,做这些事情完全没问题啊。 自己有名号,有产品,有关系,还有钱。 缺的是啥?缺的就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啊! 什么余德利也好,沈振华也罢,其实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要不然,也不会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且走一步看一步了。 可曹志强自己也没啥经验,也总是在犯错。 或者说,要是自己的手下真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也不至于会被人家钻空子了。 本来曹志强还有些发愁,发愁手下缺乏一批能独当一面,或者说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才。 这倒好,缺什么来什么。 只是自己的一个疏忽,人才这不就有了? 张前进也就罢了,但那个李有福,可是真正不得了。 至少从张前进的叙述中看来,李有福是个很有脑子跟想法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