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5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 (第3/4页)

出身的干部也未必能够胜任。管理城市本身就要比农村复杂得多,何况在胡卫东的规划中,未来五年里豫西苏区将有上百万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同时有选择地吸纳外来移民,这种人口比例的剧烈变化就进一步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到35年底的时候,新生的豫西苏区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基本控制住了境内的匪患,虽然仍有万余残匪躲进深山或是逃到白区图谋东山再起,但已经难以再对豫西的生产建设造成太大威胁了,苏区的工业化进程也从此开始迅速加快。而更令胡卫东高兴的是,苏区西南部的卢氏县本来还未被发现的铀矿、镉矿与绿柱石矿(即绿宝石,由于是提炼铍的主要矿种而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加之本身又是珍贵的宝石,价格十分昂贵。)均被他特别培训出的稀散矿产勘探人员在其记忆中的位置找到,这就为将来中国的核工业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即核燃料铀、吸收中子的镉和反射中子的铍,再加上来源广泛的中子减速剂(高纯度石墨、重水等等。),就可以构成一座核反应堆的基本模型。

    但中国的铀矿品位普遍极低,加之提炼条件较差,胡卫东又对污染防范过严(占用了本就有限的人才、增加了cao作步骤,也分走了相当一部分预算。),生产效率低得可怜,照这个速度即使到45年也未必能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来,胡卫东由此进一步坚定了要出国一趟的决心,“还是国外的铀矿好,品位比咱们的高几百倍(最高的达到40%,而中国铀矿的平均品位是万分之几……),而且现在核物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矿石应该不贵,另外现成的镉锭应该也可以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