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6节 (第2/6页)
学校发下各科教科书后,就开始排正式的课表,不再给国文课那么大的课时长度。如今各科目的时长,安排得比较均衡了。 公历六七两个月里,大家对新式学堂的课程,有过了解和适应的过程,正式开始上课之后,大部分人倒还能适应。 但教科书里学的内容,真的比想象中复杂。 单拿国语的教科书为例。 传统文化的诗词、四书五经,教科书中会涉及一些,但比重比想象中小多了。 书中还有一些当代名家,用白话文写的文章,多是讲伦理、审美、道德,还有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的。 还有关于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章,如《鲁滨孙》《英民之特性》《达尔文》《盲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 鲁滨孙、达尔文、海伦·凯勒,在后世也是耳熟能详的人物。 珍卿真是很惊奇:海伦·凯勒,是哪个年代的人来着?怎么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就把她当作励志典范啦? 关于学习的科目,还有一个很奇特的课程设计。 之前六七月份上课,公民、卫生、历史、地理,是四门独立的课程。 但是九月新开学以后,就把这四门课程,一并合成了一门综合性课程,叫社会课,占的课时也很长。 开学以后,大家都明显能感到,现在的学习内容确实比六七月份多,课外作业也更多些。 珍卿倒没觉得功课难,只是作业多了,难免占用她更多时间。 再加上杜太爷崇尚国学,她每天还要读一个钟头国学书,还要练习十张毛笔字。 如此以来,她每天晚上九点钟睡的话,就完全没有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