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 (第3/4页)
一个悲剧的延续,宿命的悲剧。李夕颜站在欣赏的角度,觉得整部片子唯一能看的,大概就是开始和结束,这种让人无力的悲怆感。 问题是,柳楠晴把剧情切的七零八落,就像当初她的毕业作品一样,需要创作者解答的故事,还叫什么故事。李夕颜翻到中后期才理顺了整个故事,这还是在看文字剧本有一定功底的情况下。 剧本不是,要前置,要有平淡,要积压读者的情绪,等到高-潮爆发。剧本是要把所有的故事浓缩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内的精华之作。前十分钟还不能告诉观众到底在拍什么的话,站在商业的角度上就是失败。 而从文艺片的角度,柳楠晴的故事,是一汪平静的湖水下,藏在阴暗处的波澜壮阔,这不止需要演员有强大的功底,也需要导演对影评有掌控力。那些细微的小地方,那些借物喻人的手法,一旦出差错,就会变的晦涩难懂,又不知所谓,更别说把这样的东西,拍出来的成品就更困难了。 柳楠晴的本子时间线很是混乱,前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栗子一成不变的婚后生活,李夕颜估算着大概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第二位夫人才出场,花了三页在礼仪、见面、食物、闲谈,画风一转栗子开始回忆起幼年的时光。 幼年刚刚进入到国家兴盛的时候,直接跳转到了生产的场景,然后继续是早餐、午餐、晚餐,只是这次多了一个婴儿,而这个家里突兀的冒出两个孩子,称呼栗子为母亲,李夕颜几乎看的一头雾水。如果是观众,可能从头到尾不都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直到所有的前置背景设定都已经展开,李夕颜东拼西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