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 (第3/4页)
一席,俱在下面。 地下老婆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黛玉还是装病没来。紫鹃在房里陪伴。想着应该是贾政猜灯谜了。 原著里这段写的有意思,首先是贾兰,没有老爷叫就不肯来,从小就是的“牛心拐孤”的性格,不过是不是原著上贾府人说的“天生”就有的斟酌了。 然后就是那些据说体现预示了红楼众人的性格前途的灯谜了。贾母的“荔枝”据说是树倒胡猴散。贾政的砚台是他自己的写照。而三春和宝钗的是预示了自己的前途。 不过没有黛玉和湘云的。这里是因为黛玉装病没去,原著上是贾政看的悲从中来,被贾母打发走了,所以没看到。 就是说没有黛玉明确的归宿的诗。事实上紫鹃回忆,好像整本红楼梦里就没有特别明确的关于黛玉前途的话。除了指明黛玉和宝玉无缘(比如太虚幻境里的判词),这么说来黛玉还是有生路的。 对了这里让贾政最郁闷的就是宝钗的灯谜诗了,如此推断,宝钗恐怕不入贾政的眼。好在这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公公和媳妇也没什么交集,所以贾政不喜欢宝钗,宝钗也没什么。 所以这段虽然不长,确实是红楼里的极精彩的一笔。写出了贾府中人(没有黛玉、湘云这两个贾府外的人)的前途,性格;伏笔了贾兰;还有当时风俗的细节(三春直接和贾政问答,而宝钗由宝玉代答,是侄女、女儿,面对面的说话;而内侄女,就不能直接说话了。)而且还有贾政对宝钗的不喜,与王夫人对宝钗的喜爱的,暗写了这对夫妻的兴趣异然,貌合神离。 贾母次日仍领众人过节。(紫鹃不明白元宵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