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 (第3/4页)
最能折腾事的,当然要数邵军和骆永梅。 两人没考上大学,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确实能力有限,便去了程春良的食品厂当工人。 本来程春良是好心好意帮忙,但这份工作似乎并不能让邵军和骆永梅满意,时常能听到她们抱怨。意思没给再体面点的工作,当个车间工人又累赚钱又少。 对于这个事,连程奶奶都有脾气。 在孟梨面前说:“这两年工作都多找,有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邵军和骆永梅就这么挑三拣四干了大半年,便把这份工作给辞了。 倒不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新工作,而是看到了新出路。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不少待业青年,响应号召去申请成了个体工商户,开始放下脸面摆摊卖东西。 一开始个体户挺让人瞧不起的,为许多人所不齿。 但是后来头一批吃螃蟹的人里面有人赚了钱成了款爷,大家也就对个体户慢慢改观,态度上由鄙夷变成了羡慕。 当然,也就多了更多的人跟风想赚钱。 邵军和骆永梅也跟了这趟风,到街上摆摊卖东西去。 可他俩大约就不是当款爷的命,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小赚一笔,原来做生意也讲运气。 两人卖不出东西去,又熬了些日子,索性把摊儿就收了。 生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了八十年代初,又开始流行南下打工。 许多人打了工回来,都会穿一身西装,神气得不行。 于是邵军和骆永梅合计一气,又一起南下往广州打工去了。 也就是八一年的春节,金北回到了北京。 卓西和卫东也有了探亲假,在这一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