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_第6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第1/3页)

    滨海这里,收藏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往远了说,这座城市在古代一直有文化流传,不管是儒家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有保存到今天的遗迹。

    到了近代,仅仅是城市开埠以来,有一百多位清代遗老在这里居住。他们留守东西可不少。这幅扇面的作者——王垿,就是其中代表。”

    他开始讲扇面的内容。

    周围人的注意力,很快被他的语言吸引。

    杨老从内容,又讲到纸张、墨色、笔法。

    “王垿的书法,圆润里见清劲,独具个人面貌。深合当时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广受追捧。世人将其形体长方,端庄秀丽的正行书称之为垿体。”

    他说了一会儿,可能觉得口渴,就停下话头,端起茶杯喝茶。

    董明趁他休息喝水的空,开口询问:“杨老,王垿的名头,我们也听说过,本地的收藏家,给我们推荐过王垿的书法。但是,我觉得他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是不是低了一些?”

    杨老摇头:“不能这么说。王垿的名气,在清朝那会儿就已经很大了。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清末流行京城的新谚。垿,就是书法家王垿。

    他是光绪十五年己丑科进士,后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法部右侍郎等,1912年至滨海定居。他晚年隐居滨海,离开了国家中心,名气慢慢被掩盖了。但随着时间迁移,还是会被人们发现他的价值。”

    王问说道:“杨老说的对,王垿的书法在当时很受追捧。老北平的绸缎庄瑞蚨祥,津门的谦祥益等牌匾皆出其笔端。

    与那些逊清的贵族遗老不同的是,王垿晚年从不过问政事,寄情于山水与书法之间,他鬻书自济,其价甚低,不论求者是巨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见钱即写,有求必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