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3/7页)
,再不在西北的殿室坐卧,永远选在偏东方。因“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违颜咫尺,敢宁居乎”且每次入贡前都先陈列贡品在自己的皇宫中,焚香礼拜后才派遣出行。 但他不知道他的恩主、大宋皇帝赵匡胤此时已踏上了条难知祸福的返乡之路。3月9日,赵匡胤出开封,西幸洛阳。历史上并没留下什么特别冠冕堂皇定要去的理由。如定要有,那么最大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毕竟他父亲赵弘殷的安陵就在那里。那里也是他的出生之地。 临行前,他弟弟赵光义照例向他请示“二哥,这次您什么时候回来”他问得自然。因每次二哥离开,他都要留守,所以要问返程日期。可这一次他等了好久,他二哥都没回答。直到他迷惑不解,抬头去看,才发现他二哥正目光沉重地凝视着他。四目交投,赵匡胤缓缓说“不必了。这一次,你跟我一起走…”开封就留给了儿子赵德昭及四弟赵光美来看守。 13日,赵匡胤携弟来到安陵,依礼奠献号恸,左右皆泣。之后他寻视大宋的西京洛阳城。见洛阳宫室壮丽,召来河南知府焦继勋嘉奖勉励,晋升彰德军节度使。 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赵普罢相后,虽有河阳三城节度使等名衔,其实一直闲居洛阳,再不参与任何政事。这次会面,对外宣称不过是赵匡胤借机看望下老朋友。 可从赵普家出来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他不走了,要把国都从东京开封迁到西京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一叫李符的人上疏列举了迁都8难,但赵匡胤仿佛是铁了心,理都不理,群臣莫敢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