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斧声烛影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斧声烛影篇 (第2/11页)

胜利胜利再胜利…直到彻底的亡国灭种、烟消云散。不过《辽史》也有一好处,它在谈论别国兴亡大事时堪称心直口快,一针见血。尤其对它邻邦大宋…

    徐大焯《烬馀录》则纯属宋人的私家笔记。这本书里记载的事情非常香艳而经典——赵匡胤病了,昏迷中他最宠爱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床前侍候。他最亲爱的弟弟赵光义来探病。美色动人心,光义一时把持不定,欲行不轨。而花蕊挣扎,一下把太祖皇帝给闹醒了。于是大怒,于是赵光义杀人…还需再分析什么吗?把赵光义改成杨广、太祖变成杨坚,一切就都对号入座了。

    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正是‘斧声烛影’这故事的最初出处:当年赵匡胤还是一介布衣,和一道士相识在关河。这道士曾准确预测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赵匡胤对他非常迷信。不过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人就不见了。直到976年才突然再度出现。赵匡胤大喜,直接问他“我一直找你想问一件事,我还能再活多久”道士答“今年10月20日夜,如天气晴好,你还可再活12年。如阴,则当速措置”赵匡胤牢记着这些话。到了这一夜,他独自登上皇宫的太清阁。只见月明星亮。他刚刚有些高兴,却不料突然间阴霾四起,天地陡变。片刻之间,大雪夹着冰雹从天而降…赵匡胤大惊之下,急召自己弟弟赵光义。2人进入寢宫,把所有太监、宫女及侍卫全部斥退,开始喝酒。

    守在外面的人只能远远看到窗棂烛影中,赵光义不时地离席站起,向后退缩,像在推脱躲避什么。然而听不清更看不清。等到他们喝完,已到三更天。殿外积雪已有数寸之厚。赵氏兄弟走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到了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