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筠叛乱篇 (第2/6页)
节为皇城使,要他入朝谢恩,其实就是想将其扣为人质。说实话,赵匡胤一开始并未特别重视李筠叛乱,原因始终都是那个人——郭威的外甥、原侍卫军老大、扬州节度使、中书令李重进。 最大的惊喜来了。李重进接了旨,并主动向赵匡胤请示:自己是否按惯例以节度使身份到京城觐见新任皇帝,当面谢恩? 赵匡胤都有点受宠若惊了。投桃报李,赵匡胤也决定给李重进一天大面子——回旨“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虽远,同为一体。君臣名份,恒久不变。朝觐之仪,岂在一时”于是,至少在表面上,刚刚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后周最强藩镇保持了最初的相安无事。 于是李守节独自进京,赵匡胤‘心情大好’亲自迎接,第一句话就差点让李守节昏了过去“太子,汝何故来” ‘太子’二字不仅让李守节害怕,也让身边大臣弄不明白:为什么之前极力安抚李筠,现在又开门见山地点明李筠要造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事实上一点都不矛盾。只是内幕之事没法让所有人都知道。此时的赵匡胤也已收到一让他差点昏过去的消息——李重进反了! 李重进表面上给赵匡胤编织了一无比美好的假象,背地里不断招兵买马,联络同党。首选的同党当然便是李筠。可惜李重进犯了一个毛病,让他还没起来造反,就已注定必败的结局。 从当时大宋帝国的最南端扬州到达最北端潞州,几乎穿越了当时大宋的整片国土,其间有多少关隘,多少盘查,且要传的还是造反结盟的使命。李重进啊李重进,你为何就选不出一个哪怕稍微可靠点的人? 李重进选出的人叫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