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出兵后蜀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兵后蜀篇 (第4/6页)

师,宋太祖拿出地图面授机宜“西川可取否”王全斌“我们有皇上天威助阵,还有皇上亲定的英明妙策。西川指日可平”先锋史延德觉得主帅的话还不够火候“西川如在天上,那就算了。如在地上,大军一到就可踏平”连宋太祖都被史先锋这豪气冲天的誓言感动了,大喜之下当众与攻蜀将帅约法三章:1为分化后蜀内部,只要能率众归降,且向导大军,供给军粮者,立授重赏;2宋军所至,不得焚荡庐舍,殴掠吏民,开发丘坟,剪伐桑柘。违者以军法从事;3此次伐蜀以掠地为目的。凡克城塞,只籍没其器甲粮草。所有钱帛悉数分赏士兵。朝廷只取土地。请注意这第3条。这张大支票说明赵匡胤为激励士气已不惜血本。天府之国,那真是富得流油。而这些钱财的保障就在于蜀道之易守难攻。那么为攻陷四川,就唯有动以巨利。可这时赵匡胤侵略经验毕竟还少且生性谨慎,把困难想得太高。却没意识到,就像仁慈这种人类公认的传统美德也是种伤人伤已的双刃剑一样,过分的赏赐也有负作用,把他的士兵变成了群彻底红了眼的战争狂徒。朝廷只要四川土地及器甲粮草,其余一切都是我们的战利品!这就是征蜀士兵对这条命令的理解!很快,皇帝就会为之追悔莫及。

    赵匡胤要蜀地,可孟昶是钉子户,不愿轻易就把土地交出来。派王昭远为主将,赵崇韬为监军,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帅兵拒战。王昭远等这一天已等得太久,终于可统率六军,沙场杀敌,安邦定国了。就连老大孟昶也抓住他手说“今日之师是为你召集的,请加油。为朕立功”王昭远登上城楼,检阅大军,他手执铁如意(对比诸葛亮,王昭远觉得自己有创新有进步,鹅毛扇顶多只能扇扇风,让自己保持冷静头脑,可铁如意不一样,它可指挥三军,上场杀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