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李起义篇 (第3/7页)
大事情。 4个月后的正月十五上元灯节,宋朝普天同庆,皇帝亲自设宴,招集大臣们一起观灯。眼前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让皇帝大为感慨“想当初后晋、后汉的年代,生灵凋丧贻尽。在那时,谁还能再想到会有今天太平日子呢?到我治理天下,处理政务,体念上天好生之德,才有今天的繁华局面。可见结束战乱,重整乾坤,完全在人”这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大贱人自己。 在场大臣们正要集体歌颂下,宰相吕蒙正突然离开座位,当着全体官员面对皇帝说“这是您的都城,所以才这样繁华。臣曾亲眼所见,都城外几里之地,就有饥寒而死的百姓。臣愿陛下看到近处,但更要看到远方。这样才是苍生之幸”赵光义脸色大变,一言不发。吕蒙正神态自若,走回座位,继续吃喝观灯。 状元宰相此次复相,他真的想做些实事。且他前任李昉就是因不作为才丢的官。那他积极一些,不是正迎合了当时趋势?很可惜不是的!身处局中,就算再聪明的才子,也有看不破的地方。 回望太宗朝所有宰相的任期,就会发现一问题。时间最长的是最初的3位宰相:薛居正5年、沈义伦6年、卢多逊6年。之后,赵普2次入相,都是2年。李昉2次入相,一次4年一次2年。其他如吕蒙正第一次,为相仅1年。整体趋势是越来越短。 只有一个解释:皇帝不希望宰相有自己班底、有过高威望。那样皇权就会被分割。 铁打的中书省,流水的宰相…可叹吕状元聪明一世,却看不透这一点。他现在的强势,仅仅是给他以后失败带来了伏笔… 就算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