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 (第4/4页)
和他之人,此刻也纷纷转过头,不欲同他扯上半点关系。 桓容的确没有作诗,然举止言谈楚楚谡谡,有大家风范,气度甩庾攸之半个建康城。这样的郎君纵然无才,也值得与之相交。 况且,曾被周氏大儒称赞的郎君会无才? 滑天下之大稽! 荷叶被推离岸边,缓缓飘向下一个士族郎君。 桓容没有作出新诗,自然不会被抄录。原文被庾宣拿到手里,看过两眼,醉意立即消去五六分。 “容弟,你这字是习自哪位大儒?” 王献之位在庾宣左侧,闻言转过头来,只是一眼,当即站起身,劈手夺过桓容的字,一边看一边赞叹:“笔力钢劲,字字有骨,点画挺秀,好,甚好!” 一时技痒,当场令人铺开笔墨,挥毫成诗。随后交给桓容,笑道:“这幅字赠与容弟。容弟这幅就给我吧。” 桓容捧着王献之的墨宝,登时有被金砖砸中的感觉。晕乎乎,两眼都是孔方兄。 年少时被祖父压着习字,苦练数年楷书,年长后勉强能拿得出手。未料想,竟能让王献之这样的大才子看入眼。 这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仔细想来,此事不难理解。 楷书源于隶书,汉末方才出现,逐渐成为两晋至隋唐最流行的书体。 桓容的笔力不及王献之千分之一,但其临摹的柳体却为后世百代楷模。能有两三分风骨,落在王献之这样的人眼中,已然是如获至宝。 贵不在“精”而在“新”。 王献之得了宝贝,和自家兄长一起欣赏,不肯为他人传阅。 谢玄等人耐不住好奇,过岸观望,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