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 学药救不了阿茨耐:后方山村、地理学家的孩子 (第2/6页)
,“下周我母亲过生日,她邀请你们一起过来。” 千帆同意了。 他又大大方方看向欣怡,“听说你还会藤艺……能不能教我编点东西。我想哪怕是杯垫也是不错的生日礼物。” 不用说,小明是从千帆那里听说的。但欣怡不能理解,小明怎么能和千帆聊到这个话题。不过今天也没时间详谈了。 欣怡:“可以。不过你现在是零基础的话,时间很紧张。你有多少小时?” “50到100个小时”小明回答。 “好,我想想编什么。”欣怡应下了,“你周末过来。材料我先借给你。不会让你只能做出杯垫的。” 小明没想到这事如此顺利,明显松了口气。时间几乎刚刚好,小明在自家咖啡馆门口和她们挥手道别。小明家的咖啡馆位于库勒街上,再往南是主街,主街顾名思义是小城的中心购物街。欣怡和千帆住的还要远一些:主街最南端有一处广场,过一次马路就叫通谷街了。通谷街上走几分钟再沿小径往西走,路过几户人家,才到她们自己的家。几乎是居民区的南部边缘了。 库勒街的名字来源于这座山村最大的名人:药学家库勒。她于此地出生,后被选入南边山谷中的大城市上学,之后在拜仁接受教育并崭露头角。三十出头的时候,她是当时史上最年轻的利奥波德·莫扎特-拜仁大学的副院长,在故乡的市中心也有了自己的半身像。但她的医药开发事业却没有就此腾飞,而是戛然而止:她只做了半年副院长便弃药从军了。 后来的人很容易简单地把库勒归于撞到好运的野心家。但库勒的路径在那个年代并不止她一个成功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