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_第二十八章 恶人还在笑,擦泪剑出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恶人还在笑,擦泪剑出鞘 (第3/4页)

只见一个衣着破破烂烂的男孩靠在墙边休息,脚下放着一个背篓,背篓里插着一些字画与折扇。

    十三四岁的男孩见有人来,连忙说:“大哥哥,买把折扇消消暑吧,不贵,五文钱,字画十五文。”

    顾正臣弯腰,从背篓里取出一张字画,展开看去,画作是一只雄鹰,看走笔勾勒,与兔子的画法很有几分相似,问道:“可有兔子的字画或折扇?”

    “有。”

    男孩连忙翻找,打开几幅字画,才找了出来,递给顾正臣。

    顾正臣展开看了看,画中兔子虽与墙上兔子不同,但笔法基本一致,就连神态都相似,极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哥哥很喜欢兔子,想找人画几幅兔子,你可以告诉我应该去哪里找吗?”

    顾正臣让顾诚拿出二十文钱。

    男孩收下钱,高兴地说:“城南文昌祠,有个叫邓泉的书生……”

    “邓泉?”

    顾正臣凝眸。

    出了城向南,顾正臣与顾诚走向三里外的文昌祠。

    文昌祠,专门供奉文昌帝君,是古代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但在两宋之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多是象征意义,并非人格神祇。

    文昌封为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

    洪武三年,朱元璋发布诏书:

    “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yin祠也,有司无得致祭。”

    也就是说,不在朝廷官方祀典之内的神灵崇拜,都是yin祠,像是文昌祠、真武庙、关王庙,这些都是yin祠,不少正统儒家之人将文昌神信仰定义为“yin祀”。

    yin祠就yin祠吧,反正文昌祠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