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第2/4页)
沈桑榆真怕一不留神,风都能给它吹散了。 只好找出了一个透明的文件袋,小心放进去后,才敢细细端详。 是书法。 不大的纸上,三竖排,龙飞凤舞的草书。 沈桑榆大概辨识出来,“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 这写的内容,她看着怎么这么眼熟? 她默默念着草书的内容,试着回忆她到底在哪里看到或者听到过。 这不是......中秋帖吗?! 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 沈桑榆明明记得王献之的中秋帖就藏在华国博物馆啊? 和别的古玩不同,书贴这种类型,向来是被历代统治者收藏的。 比如清朝乾隆帝就格外喜欢王献之的书帖,清宫藏品目录就有《中秋帖》的名字。 这就说明王献之的《中秋帖》是传世作品。 相当于古代就有人为这个草书写了一本专门的史书,来记载它是被谁创作,之后又是如何保留到清朝的。 建国后,清宫很多藏品都保留在了现在华国博物馆。但也有很多被当时的文物贩子,趁机偷卖到国外。 如果是这样,沈桑榆现在手里的这个中秋帖又怎么解释? 王献之他爸就是著名的王羲之,写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东晋生人。 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