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惊了!患者的五脏会说话_第114章 求财?那不如现在就进博物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求财?那不如现在就进博物馆 (第1/5页)

    中医能存活下来,靠的是钱吗?

    从来不是!

    它靠的是疗效,是人心,是一次又一次大灾大难的考验!

    是,有钱的确可以让中医过得更好,也能让中医更加体面。

    但如果中医丢弃了最核心的东西,所有人都向钱妥协,那么等到中医真正壮大起来的时候,那它不过是另一柄架在老百姓脖子上的屠刀罢了。

    如果是这样,那中医还不如不复兴,现在就躺进博物馆!

    为何近代以来,温病派屡屡遭到诸多经方家的唾弃?

    就是因为温病派作为经方派的补充,本是对中医有着更好的发展,但后来温病派渐渐发现,这套东西对达官显贵的高端需求和延长病期多买药有奇效,于是也就暂时放下了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也赚取了本不应该赚到的钱财。

    而经方派,讲究的是辨证之准,用药之利,能两味药就不给你开三味药,能一天治好就不会给你拖第二天。

    这就是为什么经方派的大家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有奇效,因为他们敢下猛药,而温病派只求稳,就像清朝的御医一样,只要治不死,能拖则拖,所以他们对小部分病有效,但治来治去都治不断根。

    可以说中医有一部分“只能调理,治病慢”的口碑都拜温病派所赐!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温病派鼻祖吴又可先生,却是一位用方极其大胆的中医,此后温病派的一众代表,如叶天士、王孟英、蒲辅周等大家,也都是用方不拘一格,猛药用的也不在少数。

    但他们是他们,现在的温病派已经跟这些大家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下,可以说温病派就是中医中的西医。

    中医又是个极其注重临床经验的医学,你越是不用猛药,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