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书院定址 (第4/5页)
喽,就是那个南京秦淮河畔的红倌人,王月生嘛。” 张燕客仰头看云:“终究是自家兄弟,我这人面善心更软,哪舍得看我大哥为这事衣带渐宽形销骨立。但我山阴张氏,怎么可能容王姑娘进门。” 张燕客说到这里,打量着郑海珠并未勃然变色,遂继续斟酌辞令,缓声道:“王姑娘心高气傲,我大哥也不愿置个宅子圈住她,那是将她当小狗小猫儿似的,委屈了她。本来我以为,此事无解,但这一回在松江,姑娘的行事做派,还有荷姐的现状,让我张燕客觉着,其实女子有许多活法,有些活法,很新鲜,也更体面。再者,我想到,郑姑娘与茹韭儿能毫无芥蒂地交往……” 郑海珠打断他:“我明白了。三公子,你能如此看我,我很高兴。确实,在我眼里,秦楼楚馆的女子们,红馆人王姑娘也好,清倌人茹韭儿也罢,与我,乃至与你和你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事,我觉着得这么办,你们首先要问问那位王姑娘的意思,若她愿意,我可以容许她住在书院,并请她教授孩子们文章诗赋和音律。” 张燕客闻言,刚要面露欣然,却听郑海珠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是三公子,有句话,我也得说清楚,王姑娘既然来做书院的女管事和女先生,她就得和过往交代清楚,不能再以什么众星捧月的秦淮女使自居。洗净脂粉、卸下光环,改个名字,安安心心地在此处教授子弟。至于你大哥到松江来与她相会,只要不是当值的时候,我不管。” 郑海珠这连珠炮一般的约法三章,轰得张燕客有些应接不暇。 但他很快意识到,郑姑娘越是这样凶巴巴地立规矩,越说明她没有推辞之意,遂也干脆道:“好,姑娘提醒得是,我回去与大哥商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