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 (第3/7页)

奇,去顾奶奶那里借了书来,不想我家老爷和宗羲,父子俩竟开卷入迷,看了大半夜,说是于工巧营建等诸事,都有益处。我便想着,在我们学校里也教着试试。”

    郑海珠自此,对学校的开局已颇为满意。

    须知历史上,上海在光绪年间出现的第一所现代教育理念的小学,亮点也是男女同校,并且在教授国文、劳技课程的同时,开设数学与物理课。

    既然清末可以做到,明末为什么做不到?

    明末中国的人文素养、开放心态,以及对于西来科学的接受度,本就更接近现代。

    姚氏带着郑海珠巡视完,在蕉园中的会客厅饮了杯茶,学校的管事曹敬亭来请。

    “郑姑娘,姚先生,守宽带着贵客,已往北园藏书楼去了。”

    姚氏问道:“阿珠,可是你说的那位宜兴才俊?”

    郑海珠放下茶盏:“正是,走,去见见。”

    ……

    北园,藏书楼。

    郑守宽手中摩挲着一把紫砂壶,目光却始终放在立于书架前的青年公子身上。

    姑姑前些时日从月港回来后,听说绍兴的两位张公子元宵节后就将承诺的藏书送到了,立时就打发自己去宜兴做一桩事。

    郑守宽已经十三岁了,再是崇拜姑姑,也要先问清原由。

    起先,姑姑郑海珠的说法,令郑守宽将信将疑,觉得有些力乱怪神的意思。

    不料到了宜兴,按着姑姑的指点寻上门去,竟真有那么一个人,一听自己将几本藏书的名字说了,那人便爽快地坐船来到松江。

    此刻,那位被请来的青年公子,面上的神态,教郑守宽想起一句俗语:老鼠掉进米缸里。

    恰这时,楼梯声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