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 (第5/7页)

想必我侄儿去请公子时,已言明,但今日,我仍要在岳爷爷跟前,再说一遍,好教岳爷爷知晓,我们这些后人,敬他信他,将他说的每桩事,都谨遵谨记。”

    这番写起来神神叨叨的文桉,郑海珠在从月港回来的船上,模拟了好几遍,早已不会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而笑场。

    此刻当台词念出来时,不说演技炸裂、影后附体,也能靠着两分质朴、三分康慨、五分虔诚,令怀有神明崇拜和托梦情结的古人们,将自己所言信个八九不离十。

    至少捧着兵书的卢象升卢公子,已经报以郑重肃然的目光回应。

    而运作今日这次会面,郑海珠实则从去年张岱建议设立藏书楼时,就在盘算谋划了。

    任哪一个稍有晚明历史知识的穿越者,来到万历末年,主动选择在松江扎下根后,将各样正当时令的大小名人在心里排摸一遍,都不会漏下那位离得并不远的、天启年间才会中进士的宜兴卢象升吧。

    那是一个初看仿佛小镇做题家、实际文韬武略都不缺的全才。

    那是一个进士及第后初授地方官、就能为了百姓安危和黑恶势力死磕的青天。

    那是一个穿着文官袍子、却能提枪上马、以两千募兵对数万流匪的狠人。

    那是一个坚决不议和、要与入侵者干到底的铁汉。

    那是一个被自己人算计陷害后仍坚守城池、誓死不降的豪杰。

    那是一个城破之后视功名利诱如粪土、慨然殉国的英烈。

    那是后人口中,大明帝国的最后一张脸面。

    ……

    今年十七岁的卢象升,虽离将来被尊为“玉面战神”的年纪还早,眸中神光、身上气派,却已隐隐现出头角峥嵘的风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