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请奏中书令 (第3/4页)
只要朱标卸任,必然就要找人接任,到时能有谁,还不是非我李善长莫属?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顿时眼中大放异彩,虽然他们两人在朝中分属不同派系。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代表,刘伯温是浙东集团代表,两派时有间隙,但在明朝初期,大家还是同舟共济的。 李善长当即握着刘伯温的手,亲热道: “先生一心为国请命,真乃我等楷模!” 这顶帽子戴的高,却将皮球又踢给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君权和相权就要作出完美平衡,无论谁强谁弱都不是好事。 像朱元璋这样,压根不设立宰相,就等于皇权独大,并非良策。 因此,下午一上朝,刘伯温就出列上奏道: “皇上!如今大明建立,百废待兴,急需栋梁之材,为国分忧。太子素有贤德,才智过人,臣奏请皇上,准许太子出任中书令,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了刘伯温一眼。 老朱是个性格彪悍,能力又格外强的人。 这种人通常有个特点,那就是控制欲很强,不喜欢别人分权,干扰他做事。 这点在朱元璋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历史上,十年后爆发的胡惟庸案,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诠释。 为什么要杀,当时已是中书省负责人的胡惟庸? 表面上是说胡惟庸要造反,实质上是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将权力分散给六部,使得最终皇权一家独大。 所以,胡惟庸死,中书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