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63.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3.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 (第3/5页)

过一门炮。包括作为武器专家存在的北美帮六人组,顶多只是亲身发射过老式前装滑膛炮,知道一些火炮的技术参数,但对于铸炮工艺同样也是门外汉。于是讨论了半天之后,话题又回到最初——还是得先铸几门技术难度最小的小口径前装滑膛炮来练练手艺才行。如果连滑膛炮都弄不好,那就暂时不要提什么全面装备后装式线膛炮了。

    首先选择制作滑膛炮,这并不是唯一的理由,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促使执委会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第一个原因是明王朝在这个时期因为战事频繁,对于军火的采购力度非常大。而历史上靠着卖军火给明王朝发财的典范,当属葡萄牙人莫属。由于自身铸炮技术的落后,明末时期军中装备的红夷大炮,大部分都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而来的,因为明王朝对火炮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的产能无法满足,他们甚至还做过中间商,将英国人的舰载加农炮倒卖给明王朝。除此之外,荷兰人也曾在这样的军火交易中分到过一杯羹,只是明王朝因为台湾问题和荷兰人交恶之后,双方之间的军火交易才停了下来。

    这些从葡萄牙人手中进口的红夷大炮外形虽然粗笨,但价格之昂贵也与重量成正比,动辄就是数以千计的银子。这么大笔的军火生意,执委会并不打算白白便宜了葡萄牙人。不管是军事科技、战术水平,还是对历史走向和关键性事件的把握,穿越众都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所向披靡的跨国军火商,恐怕没人能比这群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众更有资格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且接下来还有二十年的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