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3章 (第3/3页)
顿,一手一个,将他们抱在怀中,仔细打量后,冲崔季舒大声笑道: “崔仆射,可有准备饴糖,今日朕要含饴弄孙!” 不曾想崔季舒居然真的拿出了一盒饴糖,只能说难怪是十七岁就在小高王身边侍奉的人,对他的习性简直是一清二楚。 回到洛阳,高澄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尚书令的人选。 尚书令高隆之已经六十三岁了,不是所有人都像斛律金一般,年近七旬,尚能领兵作战。 若是高澄没记错,斛律金可是活到了八十岁,在这个三十多岁能称老公的时代,八十岁足称高寿。 六十三岁的高隆之越发精力不济,终于决定向高澄请辞。 高澄出言挽留,但高隆之已经决心告老,他这一辈子已经圆满了,受封郡王,被高澄纳入宗室谱牒,更把持尚书省十余年,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位极人臣,堪称高澄麾下文臣第一。 至少如今的杨愔、崔季舒、崔暹等人暂时还不能与之对比。 高澄见高隆之去意已决,便也准了他的辞呈。 尚书令倒是早有人选,无非就在崔季舒与崔暹二人之中。 却又偏偏不好做出抉择,二人都是自己的亲信,垂涎尚书令一职多年,手心手背都是rou,实在不好决断。 最终还是崔暹主动退却,表面上的原因是崔季舒为其叔父,不愿位居其上,但实际原因却是建春门外那一句‘崔仆射,可有准备饴糖。’ 说到底,作为高澄招募的第一位幕僚,崔季舒相较于其他文臣,也确实与小高王更为亲密,否则也没资格给他拉皮条。 在崔暹退出后,尚书令的人选再也没了争议,高澄以崔季舒为尚书令,崔暹为左仆射,再加侍中,又以多年辛苦为由,为他升爵一等,封为县公,以作补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