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2章 (第3/3页)
高澄辛苦一趟,岂不是在给冼氏打白工,高澄命散骑常侍王峻为广州刺史,将这名心腹置于岭南,也不乏监视冼氏之意。 若非知道冼英在历史上对岭南民族融合做出的卓越贡献,以高澄的性格,哪会许诺她桂州总管一职。 决战时,冼英被高澄以看护大营为名,弃而不用。 冼英本以为齐主多疑,此前的许诺,估计也做不得数。 没想到战后高澄还是依诺封官,经历了这一番心路历程,冼英、冼挺兄妹二人更是感激。 由于北齐原本就有一个广州,位于南阳盆地,地处司州与荆州之间,而崔澈将静江以东定名为广州,自然得给河南广州换个名称。 高澄于是为河南广州更名为宛州。 诸事安排妥当,高澄对冼英、冼挺多有嘱托,让他们促进汉俚交流,在治内推广文教,以及先进生产技术。 又对王峻千叮万嘱,让他万万不得歧视境内俚人,要鼓励汉俚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同时也在私底下多有密语,自然是与冼氏兄妹有关。 四月中旬,初夏时节,岭南已经是酷暑难耐,高澄终于启程北返。 虽说大批将士已经提前撤走,都还是有不少部队与高澄同行,作为护卫。 军中时常有人病倒,但也许是近来远离了美色,小高王身体硬朗了不少,居然在四月下旬健健康康的回了衡州。 但将来哪怕是要巡视各地,岭南这地方也只能在冬季过来。 由于病倒了许多将士,高澄在衡州稍住了一段时间,这才于五月上旬启程,班师回朝。 南陈已经灭亡,江南就得重新布置。 高澄在归途中下诏,撤销吴州总管府、江州总管府,将吴州一分为二,为吴州与扬州,二州刺史皆为文官出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