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1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7 (第3/4页)

不来援军,诸葛亮以为胜券在握,却是相持二十多日都拿不下由郝昭带一千多人防守的城池,唯有退兵作罢。

    有这前车之鉴,燕清不但对攻城器械极为看重,也断不跳入轮番组建、再被敌军轮番摧毁的大坑。

    既然这些器械笨重,其搬运比制作要难上许多,防御也十分脆弱,他事先就预料到这点,索性力排众议,从许城临时征入数十名工匠,只带上机要材料,旁的就地取材,于大军一在鄄城城外扎营,他们便开始按燕清事先改良过的图纸,同时组建井阑、霹雳车和冲车。

    仗着人多,他们完全可以三样齐上,再加弓兵箭雨掩护云梯——为避免遭到火害,这云梯都是挑了不招燃的特殊材料做的,造价不菲。而就凭里头那几千人,纵有视死如归,严防死守之心,也没三头六臂,怎么可能抵御得住从四面八方来的攻击?

    燕清仰头看向墙头,心里洋溢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感慨,而凭他过人眼力,很快就捕捉到了荀彧的身影。

    史书在描述荀彧程昱于敌军叛军的合围中,始终叫这三县巍然不动的表现时,并无太多笔墨,只以“设计”二字概括之。

    未知的事物永远是最着人忌惮的,燕清宁愿闷头打墙最后强撸,也不想跟荀彧程昱这俩心眼贼多的鬼精在战场上打什么照面。

    在他自个儿看来,已是无懈可击,没准在荀彧眼里,就破绽百出呢?

    然而当对方着人射出一箭,箭上捆有布帛,上书荀彧求与旧友燕清遥遥一叙时,这点儿逃避的妄想一下就被粉碎了。

    上策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因而两军交锋之前,派与对方有故的臣属去会面,打打感情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