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卷阅读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 (第3/4页)



    “头前带路。”吕蒙正也不和崔瑛客气。

    就在东厢学堂旁边的小屋,吕蒙正看到了崔瑛所说的讲义:一叠新制好的竹纸,微微泛黄,正是前些天崔瑛托陈柱子送来的好纸。纸张裁成了一尺长半尺多宽,最右边印着“崔塾讲义——”,左一排是稍小一号的“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再左则是用半寸大小的细字写的关于这两句的解释以及相关的故事,每个细字头上都有更细小的崔式拼音标注。

    说起,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怎么听过,但这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常用的教材。

    文字虽然没有重复,学习效率高,但内容华丽古奥,讲解困难,也没什么意思,而却是四字一句,一句一典,两句成对,最合适给蒙童启蒙使用。

    想想也知道,学四个字就能听个故事,可比单纯的认字要愉快太多了。

    崔瑛想让平民子弟多识字,就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写在纸上的故事可是识字的利器。就是现代的孩子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呢,何况是在信息贫乏的古代社会。

    崔瑛相信,等这些学生把一篇上六百多个故事都读完,不光识字不成问题,连见识也能增长不少了。

    “这细字写起来可得花不少功夫!”吕蒙正赞叹道:“你可真费心了。字写得银勾铁划,文写得明白如话,可为范本。”

    赞完他又叮嘱崔瑛道:“以后不要为省纸写细字,你年纪还轻,莫伤了眼睛。”

    “大令真是谬赞了。”崔瑛被夸得实在不好意思,连忙打断道:“这些讲义只需写一次即可,都是用印的。”

    “印刷?此字细若蚊足,雕刻起来所费不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