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1章 (第2/3页)
家、王家、张家三家耍了小聪明,想要借白事拖延时间观望,落得个阖家皆没的下场。 这个时候表忠心还来不及,谁敢再行糊弄之事。 人都有欺软怕硬之心。 庐阳官绅,对滁州军已生畏惧。 十三岁至二十岁的子弟,各家大户,都有差不多的。 只有一家,没有适龄子弟,问过衙门这边,报了个十二岁的长孙,也勉强过关。 …… 知府衙门里。 庐州同知、庐州通判在座。 庐州同知盯着水进,头发丝儿也没落下。 又是这位出的主意? 这难不成还是位儒将? 售粮令一出,稳定了小民百姓。 三日后的吏员试告示,则是引得读书人全部心思。 这抽调亲卫,又将庐阳官绅都拧成了一股绳。 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两人,作为庐州官员之首,两家也在抽调名册上。 “不知小元帅是喜文还是喜武?” 庐州同知也是为人父者,不放心儿子的“亲卫”生涯,专门过来见水进,打探起来。 他是科举出身,长子、次子在原籍侍奉老人,只有幼子在身边,十四、五岁。 可是他这个儿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要说做个伴读什么的,他还不犯怵;这充为“亲卫”,他很是心虚。 水进瞄了坐在下首的霍宝一眼,道:“文武双修……平素里随林参议学习文史,随邓将军习武事,随马将军料理后勤事……” 众人都称“将军”,下头人不好称呼林先生,霍五就按了个“参议”的名号给林先生,让他统领文治。 庐州同知仔细听了,已经明白这霍小元帅的地位不可动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