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 (第3/4页)
八月间入了县学。 因其经义文章均是上乘,月前被评为一等。朝廷下保举令后,孟清海自然被列在了县学推举的名单之上。可没想到,三名一等生员,两名二等,其他四人都被取用,唯独孟清海被刷了下来。 当日,学中教谕前往县衙见过大令,折返后立即召来学中训导,面上隐有怒色。 “孟清海是你所推荐?” “正是,不知?” “糊涂!”教谕猛的一拍桌案,“吾新任到此或有疏忽。汝任职宛平三年,岂会不知孟十二郎之事?孟清海是何品行,汝也不知?!” 训导神情一变,立即开口辩驳道,“此事只是传言,且孟十二郎从军,只言为父兄报仇,并非族中逼迫。” “荒谬!”教谕神情更加严厉,“若真如此,大令岂会刻意将其名划去?坦言此子才学尚可,品行不端?” “大令真有此言?” “非只大令。”教谕隐下怒意,重新坐于案后,“县中二尹,主簿,皆对此子印象不佳。如此岂肯保举于他?” 训导不说话了。明显是教谕在县衙中吃了挂落,憋了一肚子火气,今日不发出来,日后也会找补。上官发火还能怎么办?受着。 待到火气发得差不多了,教谕取出修改后的名单,“此四人,两日后到县衙面见大令。” 接过名单,训导仔细一看,果然没有了孟清海的名字。 训导起身离开,教谕仍面色不愉。虽是初到宛平县学,但他已从教谕一职九年,来年的考评对他极其重要。优者可得升迁,平者无功无过,若得了个差等,怕是要被黜降。 幸亏他同二尹是为同年,略有交情,否则大令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