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节 (第2/5页)

非齐次方程’的研究,灵感值增加两百多,七十几点的提升似乎不算什么,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是‘傅里叶变换’的研究,第一堂课增加的灵感值是最多的,后面则会呈现指数级下滑。

    王浩的理解是‘多数学生想法重复’、‘单一知识可探索内容存在上限’以及‘人类智慧存在上限’。

    三者,都会有影响。

    所以,给上百个人讲课,与给上千人讲课,获得的灵感回馈存在差距,但不会差别太大。

    d级难度‘非齐次方程’的研究,灵感值达到了126点,再次超过一百点上限。

    王浩回到办公室以后,马上又开启了研究,记录下脑中理顺的知识脉络,合并成一个研究方向——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全新解法。

    这种特殊解法非常巧妙,应用到了线性代数以及几何微分,甚至是一点点拓扑学的理解。

    王浩花费了半个小时做记录,并用研究出的新解法,完成了一个常规方程的求解过程。

    再整体审视一遍,都感觉非常奇妙。

    “这个新的解法,比常规解法容易一点,并且是通用的,但想要理解并不容易。”

    “研发难度不高,成果还不差!”

    这个最新的研究,比前一天总结的两个鸡肋小成果强出不少,王浩还是非常满意的。

    等做完了记录,他就开始写论文。

    非齐次方程求解的成果,内容大部分都是字符、公式、变换、图像等,写论文只需要把核心放上去,再添加一些介绍、解析,相对就容易太多了。

    三篇论文花费了两个小时,就差不多都完成了。

    之后王浩又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把介绍、解析的内容翻译成英文,中、英文双语论文就都有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