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 (第2/4页)
个小隔间,里面泥封了许多五斤装的坛子,你抱一个出来。” 顾琼喜笑颜开,显然晓得那是好东西,小跑着去了。 顾青山这才对魏先生道,“不是什么好酒,乃是高梁酒。因山下有一片旱地,种什么收成都不好,便随意种了些高梁和粟米。收回来堆仓里,吃又无人吃,白坏了也可惜。四五年前得了个酿酒的方子,便找人酿了一批高粱酒,放仓里存着。先生试试吃口,若觉得好,便搬些去城里。” 魏先生连连点头,道,“那我就不客气啦。” 说话间,顾琼果然抱了个酒坛子来,老远便闻见冲人的味道。 李恒靠着顾皎坐下,对魏先生道,“只能一碗。” “下午不骑马,坐车,多喝些也无事。”顾青山要劝酒。 顾琼则一把拍开泥封,扯了红布,更浓烈的酒香气立刻出来了。魏先生深吸一口气,满脸沉醉的表情。他点着酒哈哈大笑,“烧酒,对不对?是烧酒?” 顾皎的爸爸爱酒,她知烧酒。古时候酿酒技术限制,出的多是米酒类的低度浊酒,因此才有书上的故事,某壮士一口气十八碗的夸张说法。后唐时期,一批以剑南春为代表的高度酒开始出现,又因其酿制方法,被称为烧酒。 她倒是没想到,这块儿居然也出现烧酒了。 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不比穿越众少多少。 “对。”顾琼道,“先生,这是烧酒。可醉人了,我只半碗就醉。” “那你得练练,起码要有一碗的量。”说完,魏先生拿了一个空碗摆顾琼面前,很豪气道,“给先生斟满了。” 李恒欲要劝,但不知为何,又沉默下去了。 顾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