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364-365) (第4/12页)
,父亲刘相兄弟五人,三个嫡子中唯有他与科场无缘,二弟刘春一路解元、榜眼的科考历程且不说,便是弘治九年登第的三弟刘台当年也是四川解元,这让身为长子的刘相脸面无光,一腔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顶着望子成龙巨大压力的刘鹤年寄居京城,虽说不算谨小慎微,可也是循规蹈矩,不说其他,便如王朝儒一般砸个几万两银子住在教坊的事,他连想都不敢想。 “还在狡辩!”刘春可不听侄子那套说辞,“你平白去招惹锦衣卫做甚?” “锦衣卫?!没有……啊!是丁南山!”刘鹤年委屈得还想辩解,猛然醒悟自家二叔说的是哪一回事了。 完了!一看侄子失魂落魄的神情,原本还抱着几分侥幸的刘春通体冰凉,看来丁寿小儿说的是实情了。 “二叔,您听侄儿解释……”到这个份儿上了,刘鹤年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原原本本将情由说了一遍。 “是杨用修求你帮忙?” 刘鹤年点头,“正是,侄儿念着两家世交,杨世伯又与您素来相善,不过举手之劳,便可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 “糊涂!”刘春强忍住了再举手抽这瓜娃子一顿的冲动,“你以为帮着杨慎小儿抱得美人归便可结好杨家,殊不知正得罪了杨介夫。” 杨家在成都,刘家在重庆,相隔不远,彼此相熟,杨廷和还曾为贺刘家兄弟先后登科赋诗一首:“君家兄弟好文章,经学渊源有义方。夺锦两刊乡试录,凌云双立解元坊。大苏气节古来少,小宋才名天下香。从此圣朝添故事,巴山草木也生光。”有这份渊源在,刘春对杨家上下境况很是熟悉。 “杨介夫与礼部主事王溥相交莫逆,两家儿女幼时便约为秦晋,算来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