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 大帝的答案!无数人报考艺考 (第2/4页)
历史老师的话,一阵凛然。 “所谓艺考,就是很大程度区别于武举、科举,它是当时第三种百姓的上升渠道。” “为什么大帝被无数人尊崇?就是因为他的制度流芳百世。” “艺考,成为了第三种上升渠道,为大乾收揽了大量的人才。” “这是它的历史意义。” “接下来,咱们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当时,大乾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前代的,因此,百官建议开恩科,甚至是多开科举,以筛选出大量的官员,代替这些原本的官员。” “然而。这是表面上的原因,实际上,当时大乾有许多世家助力。” “大家要记住,在大帝手中,华夏王朝从世家治世,转变成了官僚治世。但这是有转变过程的,直到分户法实施,这个转变才进入加速阶段,在那之前,在大乾出力的大部分人才都属于世家门阀。杨肃、珂午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全都是世家之人。” “千万不要以为,康哲元年大帝杀了江南八大家,世家就没了。那就太过天真了。” 历史老师侃侃而谈。 “当时,世家门阀希望将自己的人送入大乾的政治体系,继而稳固自身的阶级地位。” “而大帝没有选择同意。” “史书上明确的记载,大帝多次的拒绝了开恩科的谏言。” “这说明什么?大帝很清楚世家想干什么。” “当时的乾国,是典型的君强而臣弱。” “大帝是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乾纲独断型的帝王。” “内阁首辅赵阳是工部出身的首辅,他的政治力量,是远远不如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