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啊! (第2/4页)
在的统治者也只是提防商人弄权。 所以普通的商人还得硬着头皮做生意。 那个收税可是有窍门的,往往交给皇帝一两银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下面会收五到十两银子,只有多没有少。 运河两边都是繁茂之地,这“商业税”多少人眼红? 就现在码头上的税课司的税收银子就是收,“门摊银”。 门摊银是商铺应当缴纳的正规税种,由县衙征收是流通环节中的商品,截下来。 税课司还顺便把其他的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如落地税,住店税…….这都属于商业税的范畴。 各种各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无物不税,无人不税。 李海和县里的税课司在码头上各分一半,自己收自己的,得到的油水要比他收,船靠岸的坐的银子还多。 赵雄在书房里翻阅以前老昭通留下的税收文档,赵雄才知道大康朝收的商业税如此之低,但低的常数。 韩庄镇在三年前只有区区十二两二钱八分银子的商税,整个峄县估计也没多少正规商税。 一个镇交给皇上的只有12两银子,可不可笑。 实际上豪绅纵横乡里,官商的实际交税低,甚至不交。 然而,大康朝赋税普商们占90%以上的,赋税的法定层面上倒是不高,可惜废纸一张,实际高上还是很高的。 以前那个李海只给了县里面的常数就好了,也就是十一二两银子,反正韩庄镇他说了算。 大运河上的闸官所是漕运衙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