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8/32页)
,共有五千多个字。这难道是突然冒出来的?它的前面一定还有另一种象形文字。 有人说,为何殷墟那么多甲骨文,就没有一个提到夏朝? 很简单,首先一开始,其实连‘夏’这个字都没找出来,于是有人说甲骨文里怎么会没有夏字呢?所以没有夏朝。 后来发现了有‘夏’这个字,象形为烈日高悬,一个人跪在太阳下。 可见,疑古派也是在被不断打脸中的…… 不过有一说一,甲骨文因为只写了‘时夏’,所以确实也不能说夏是个国家。 但是,甲骨文只破解了百分之三十……还有大量的甲骨文没有整理和破解。百分之三十没提到‘有夏’,我觉得很正常。 其次,殷墟是商中后期的首都,是武丁及以后的商王所在地,那时候距离夏朝已经很久了。 另外,所有甲骨文,都是商人做一件事情之前,占卜问神,或者做完一件事后,告祭祖宗的。 人家祭祀自己的祖宗,主要是祭历代商王,提夏朝干嘛? 二里头作为夏代遗址,没有发现文字,实在是个遗憾,其实发现青铜器上有‘文’这个字。但是没有更多的字了。 反倒是七千年历史的良渚遗址,字多点,有十一个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只不过国际社会不认可那是文字,称其为‘甲骨刻符’。 事实上那所谓刻符,完全符合象形文字的结构和演变。 至少研究古文的人,一眼就认出那分别都是什么字,秒破解了那十一个‘刻符’。因为我们文字一脉相传,没有断代。 其实民国时期因为国势倾颓,很多人提出汉字乃糟粕,太难了,不利于推广,痛斥其是愚民,限制大众教育的工具。要求全面废除汉字,使用字母文字。 钱玄同:“欲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