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战歌_第三十一章,杨七郎之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杨七郎之死。 (第10/11页)

多不及也。”按赵普素性深沉,刚毅果断,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故其当揆,惟义是从,偃武修文,慎罚薄敛,以立弘功于后世,其功大矣。少习吏事,寡学术,太祖劝以读书,遂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诵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事如流。既卒,家人发筐取书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尝谓帝曰:“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普相两朝,未尝为子弟求恩泽。卒年七十一岁,后谥文献公,封韩王。

    是时宋太宗在位既久,未立东宫。冯极等上疏乞早定太子。帝怒,贬之于岭南。自是中外无复敢言者。

    七王知此消息,密与心腹王钦议曰:“君父春秋已迈,未肯立皇太子。廷臣谏者,遂遭贬黜。莫非因八王之故,欲以天下还之那?若果有此意,则我失望矣。”钦曰:“殿下所言,正合我意。主上以遗言为重,必将天下还八王无疑。若下预定其事,噬脐无及。”七王曰:“君有何策教我?”钦曰:“除非谋死八殿下,则大事定矣。”七王曰:“八殿下君父至爱,如何谋得?”钦曰:“臣有一计,不知殿下肯依否?”七王曰:“君试言之。”钦曰:“可召精巧匠人入内府来,打造鸳鸯酒壶一把,能贮两样之酒。当遇春景,百花盛开,特请八王于后苑赏玩。令庖人进食,侍官斟酒。先藏毒酒于外,后放醇酒于中,八王饮之,不消半钟即死于非命矣,有何难哉?”七王听得,大喜曰:“此计极妙。然事不宜迟,即须行之。”乃遣军尉往城西召胡银匠进府中,打造鸳鸯壶。

    不出数日,其工完全,银匠将壶献与七王。七王视之,果是精巧,人不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