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战歌_第三十六章,玻璃成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玻璃成功。 (第5/10页)

玻璃杯杯壁里还有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不但有碍美观,而且会让玻璃杯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杨鹏想了想,觉得还是澄清的工作没有做透。杨鹏决心要干掉这些气泡,于是在新一锅玻璃热液中加大了食盐的投放量。食盐放多以后气泡倒是减少了,却让整个玻璃液乳化了,做出来的玻璃杯变得不再透明,变得像是后世的磨砂玻璃似的,让杨鹏大失所望。

    杨鹏想了好久,决定还是维持原来的食盐投放量,增加搅拌的工序!他找铁匠打造了几十根铁棍子,让匠人们在玻璃液冷却前不断搅拌坩埚中玻璃热液,把玻璃热液中的泡沫尽量搅拌冒出,这才加入食盐做澄清剂。加入了搅拌程序后,杨鹏指挥工匠们将这一锅玻璃倒出模压。新一个玻璃杯做好后,杨鹏惊喜地发现气泡基本没有了。他得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圆底玻璃杯。

    看着这个完全透明基本无色的玻璃杯,杨鹏感觉银子在朝自己挥手。

    不过杨鹏倒是不担心玻璃配方外泄,为了防止玻璃产业的配方外泄,杨鹏早就在生产环节层层设计:他一开始就把烧玻璃的烧窑和投料工序细分为六个步骤,每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人cao作。而且杨鹏也不告诉cao作投料的工人他cao作的是什么材料,只让他知道材料到了就按重量投入坩埚。而原材料采购人员也只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材料,不知道这些原材料怎么用。

    即便是帮助杨鹏建玻璃窖的蔡怀水,他也只清楚玻璃窖的结构,不知道杨鹏的各种材料配方和比例。想搞到杨鹏的玻璃配方,就要买通所有玻璃作坊工人和所有原材料采购人员,这是极难的。如果说技术从保密到扩散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话,杨鹏希望这个扩散的日子尽量晚一些到来。

    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