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 (第1/4页)
,妯娌几个开始磨粗粉,但里头是带菱壳的,磨出来还得用筛子筛去菱壳,花了三天时间才磨出纯净的菱角粗粉,几个孩子早已忍不住,抓了一把塞嘴里。 “怎么跟红薯面一个味儿?”友娣吐出来,这味儿她早吃腻了,颗粒又大,又干又粗,刮舌头。 黄柔“噗嗤”一乐,“这只是粗粉,还没磨浆呢。” 粗粉用凉水浸泡一天一夜,上磨盘,崔家男人们下工后轮流发力,磨出乳白色的浆液,用纱布一滤,下头用桶接着。 直到此时,崔老太才看明白,“你这是要做淀粉哪?” “对,那样泡出来才稠。” 崔老太咂吧咂吧嘴,其实这些她都会,可要这么搞,就是上千斤红薯也不够吃的。 好在这菱角儿是白捡的,也没费一滴油一粒盐,顶多出两分力气,她也无话可说。 待倒去上层清水,桶底沉淀就是真正的菱角淀粉,放太阳底下晒两天再敲碎,得,这就是比糯米面还细的菱角粉了。 黄柔先给六个孩子每人泡了一碗,那透明的,稠稠的,还有股清香味的美味就出来了。 “mama,真香,真甜!” 可不甜嘛,加了白糖的。 “四婶,比红糖蛋还好吃!” 可不嘛,这东西清热解毒,益胃和中,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好东西。 小时候父亲有个南方战友,每年都会给家里送两斤,年近百岁的太奶奶非常喜欢,直到死前都还在念叨呢。她会做,也是常听太奶奶说,她老人家原是南方人家的大小姐,看见下人做过。 这不,刚下工的崔老太,浑身无力,口干舌燥,嘴里被幺妹喂了大大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