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 (第2/4页)
直到水饺上桌才反应过来。幺妹很没出息的咽口水,但她看着mama,不敢接。 黄柔只说“多谢叔叔好意”,不碰水饺。 “大妹子甭客气,碰上咱段书记是你们运气好。” “什么段书记?”幺妹问。 “哟,你们还不知道吧,这是咱们公社新来的书记,从北京来的呢!”大师傅拎着大勺子介绍,看来不用票已经成为趋势,没看连领导都来吃嘛。 男人再次对着黄柔母女点头:“别听他们瞎吹,快趁热吃吧。”怕她还要拒绝,主动问:“我听你有点北方口音,也是北方来的?” 这两句就是正宗的京腔了,黄柔眼眶湿润,五年了,终于听见乡音。“对,我原是北京的,段书记也是?” “害,什么段书记,叫我声叔就行,我们家住金鱼胡同,你家呢?” 黄柔激动得声音颤抖:“黄鱼胡同,跟金鱼胡同就隔着四条胡同,只是分属不同的街道。” 一老一少感慨不已,这可真是他乡遇故知啊。段书记比黄柔出来得早,这几年在石兰几个县市任职,不知道他走后几年胡同变成什么样,问东问西,哪家国营商店还在不在,哪个纸箱厂开得怎么样,全都是他们当地人才知道的事儿。 幺妹托着下巴,这个书记原来跟mama是老乡啊。 黄柔一面说,一面也清楚,人这是看她们可怜,同情她们呢。虽然她从小不缺这些,可闺女缺啊,在清高与不能让女儿受委屈之间,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自己只舍得吃五个,剩下十几个让师傅拿塑料袋装了,带回家蒸蒸还够闺女吃一顿。 感谢了段书记,幺妹也不让mama背,自个儿甩着小短腿出门,瞅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