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节 (第4/7页)
到了蛮荒处的珠崖郡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当今圣上登基以后,廉世清以南海珍珠讨得了宫中宠妃熹妃的欢心,随后步步高升,又重新回了朝廷中枢位置。 这样的人,历经两代帝王,现又依附他的父亲,岂是简单的。 周慎之看着麒麟卫呈上来的情报,陷入沉思,久久不言,终于隐约明白当时的朝廷为什么会视而不见昱州灾情。 廉世清出生丰州簪缨之家,年纪轻轻就已坐上了昱州郡丞之位,而他当时不过二十三岁,距离今年刚好有十五年之隔。 若问周慎之对哪个数字最敏感,只有十五。 十五年前,刚好他父亲打了胜仗,昱州灾情发生时,先帝当然不可能让户部拨粮赈灾,他应是极度担心父亲会不服管教起兵反了,基于这个可能性,先帝只会把粮食紧紧的握在手里,哪怕后面父亲亲自去了长安,表示没有反意,但多疑的垂垂老矣的帝王还是对他父亲充满了强烈的怀疑,越是怀疑,他越要抓住粮草军卫,蝼蚁灾民在他眼中又算什么… 周慎之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推测当年发生的事情。 朝廷不发粮,当时的昱州郡守应该是先帝的人,不管廉世清是假借昱州郡守之令筹粮还是昱州郡守看不过去灾民惨状,吩咐廉世清做的,周慎之都觉得廉世清此人应对的不错。 坐到高位的人,上面什么指令,下面的人肯定早早就收到了风声,更何况是廉世清那种聪明之人。 在肯定朝廷不会赈灾只能靠自己的时候怎么办? 一州数郡,受灾之地有半数之多,灾民如蝗虫,草根,树皮,泥土,能吃的早就吃了,不能吃的也吃了,救济的只有周围数郡,怎么救,周慎之不知道当时的廉世清究竟是想着救人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