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生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第2/7页)
也差不多是类似的神情面貌。 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就被灌输传统儒教的「温良恭俭让」思想,甚至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概念观─可是「修身」却不见了!一切都以整体家族利益为方针,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养成教育,可惜的是,儒教思想欠缺了西方「康德式哲学」的关键要素:「个人主义」,也就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存在」。 国中时,我曾在交际宴会上偷偷询问其他同龄的小孩,发现大家的生活与被规训过程大同小异,多数人─包括我在高中时献出初吻的富家子弟─都不以为意,毕竟丰富的物质生活可以弥补心灵中的小小缺憾,只有极少数和我一样,察觉到自己悄悄被拿走的「东西」却也无能为力。 「当大家都这样时,我们又能如何啊?亘荷,你就乖乖听话吧!」一位出身名门的学姊曾如是说。语毕,她露出训练有素的可爱笑顏,接受参与宴会眾人的热情掌声,上台拉着她不喜欢的大提琴。每个音符好似哭丧着脸,有气无力在琴弓上缓慢爬行。 穿着华丽小礼服的我,在台下心情既矛盾又复杂,一曲奏毕,神情恍惚地和大家齐声鼓掌,那时不知道是替学姊的「知天命」与耐心喝采,抑或是为她的勇气而拍掌叫好?总之绝不是她的琴艺。 始终缺乏果敢与决断个性的我,在协奏曲尾声不禁叹了一口气,右手手指停止在自己的大腿上跳跃,拿起酒杯再灌下一口解药。 今晚再次被迫和爸爸、男友参加聚会,结果是不折不扣的可怕「鸿门宴」:为了使我和整个家族有「更好的发展」,竟然要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